首页

坐脸骑颜

时间:2025-05-24 03:30:11 作者:图文故事|“把茶产业做大做强” 浏览量:92495

 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;无人机植保作业,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……

  3月19日,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,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习近平总书记。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,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“种粮装备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,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,话农桑、察实情,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。

 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。“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?”“谁来养活中国?”习近平曾以此警示,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。

  截至2023年,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就在本月,全国两会期间,中国再次定下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的年度目标。

  不过,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,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“粮”策,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。

 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,“地”和“技”是两个关键抓手。习近平多次强调,真正把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。

  “地”是根本。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严守耕地红线,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。

  此次湖南考察,习近平要求,确保春播面积,细化春季田间管理;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,推行适度规模经营;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,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。

  “技”是出路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,耕地就那么多,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。保证粮食安全,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。

  在湖南考察期间,习近平强调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快种业、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坚持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  当然,有“地”有“技”,还要回答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。

  “让种粮也能够致富,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。”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 袁秀月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【编辑:李润泽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

在剪纸、京绣、葫芦雕刻等非遗文化摊位前,外交官们流连忘返,久久驻足,感受“中国范儿”的传统年味。“京西物语”摊位前人头攒动,使团成员们被“长城砖”“琉璃兽”等文创产品的魅力所吸引。特色小吃摊位上,元宵、糖葫芦等美食成为了集市上的抢手货。

超5000列!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(中亚)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

要解决这一问题,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,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,也影响社会公平,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,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,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。

贪官被查后最关心什么?

3月28日,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《节约用水条例》有关情况。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在会上介绍,建立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规则、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,组织建立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,降低了交易成本,提高了交易效率。截至目前,中国水权交易所累计成交11439单,交易水量43.07亿立方米。在金融支持方面,指导23个省份出台“节水贷”产品,贷款余额2172亿元。(记者 让宝奎)

北京地下水水位为何能连续9年“长高”?

“吃药没有?吸氧没有?要不要下山?不要硬撑……”同事们对他的问候和帮助,让他倍感温暖。同事们还帮他整理好宿舍,把物品收拾摆放好。“我那时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守护好国门。”尔卡木·夏克尔说。

宁夏首个营商环境监测站挂牌成立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